一场大戏刚刚拉开序幕,瑞斯康达的公告像一记重锤砸在市场上。
一边是资本市场的信仰和制度,一边是黑幕和骗局的蠢蠢欲动。
对立,紧张,谁都没想到2025年还会再起波澜。
2025年7月7日,瑞斯康达董事长李月杰和董事朱春城被警方带走。
北京,这一切发生得毫无预兆。
公告里说得很明白,涉嫌违规披露、不披露重要信息罪。
公司层面,权力交接得很快,韩猛代行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。
表面看是正常运作,背后却是山雨欲来。
一份公告,几行字,市场哗然。
所有人都在问,这到底是几年前哪桩旧案的余波?
瑞斯康达公告点明,和2023年9月证监会对公司行政处罚是同一件事。
四年前的专网通信骗局,至今还没收场。
2023年9月14日,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。
时间节点一清二楚,处罚落地,故事却远没有完结。
2018年起,瑞斯康达用全资子公司深蓝迅通做专网通信业务平台。
这一业务,监管认定是没有实质的虚假自循环交易。
2019到2020年两年,年报里的数字全是水分。
证监会下令改正,开出570万元罚单。
李月杰、朱春城各自被警告,还要交出100万罚款。
表面是行政处罚,背地里公司信誉被重锤。
两位高管的命运,从处罚那一刻就已经转弯。
要说谜底揭开,还得回到2021年5月30日。
那天晚上,上海电气爆出巨额应收账款逾期。
上海电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,账上钱回不来,利润要减83亿。
紧接着,瑞斯康达、国瑞科技、江苏舜天、康隆达等十几家上市公司也陆续爆出专网通信业务的雷。
线索像蛛网一样,指向了同一个名字:隋田力。
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,成了众矢之的。
A股史上最大骗局,从这里开始浮出水面。
专网通信业务,只是外壳,真正的故事是融资性贸易链条。
900多亿资金卷进来,谁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窟窿。
2022年8月12日,海高通信半年报里写道:实控人之一刘青联系不上。
公司实际控制人失联的背后,是更大的隐情。
隋田力案件正在被公安侦查,刘青是隋田力配偶的弟媳。
瑞斯康达这边,损失已经无法挽回。
2021年,账上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值准备高达8.52亿。
那一年,公司净利润直接亏掉8.1亿,上市以来第一次。
2022年11月10日,瑞斯康达收到证监会的《立案告知书》。
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案子正式进入调查程序。
2023年6月,处罚结果落地,专网通信业务的黑幕被一点点揭开。
证监会查明,2018年起深蓝迅通作为业务平台,与隋田力控制的企业对接合同、采购、生产、交付。
表面看是正常生产,其实是为隋田力方面垫资。
深蓝迅通先给上游供应商付大额预付款,下游客户只付少量预付款,等交货再补钱。
这种模式,彻头彻尾就是自循环。
瑞斯康达“以销定产”,实际只是走账,虚增收入与利润。
2019年虚增营收3.51亿,利润多报6378万;2020年又多报2.81亿营收,利润虚增5345万。
这些数字很刺眼。
2019年虚增营收占当年13%,利润占32%;2020年营收占14%,利润占37%。
年报全是假象,投资者被骗得团团转。
专网通信业务的骗局,不只波及瑞斯康达。
2022年以来,涉及这条线的上市公司和实控人被调查的越来越多。
ST新海、*ST凯乐、ST宏达、航天动力、合众思壮、ST中利、国瑞科技、康隆达,名单还会继续增加。
而最关键的人物隋田力,到现在还没消息。
警方在查,市场在等,投资者更是心里没底。
每个人都想知道,最后的谜底会怎么揭开。
这样的局面,不是一天造成的。
专网通信业务从2018年就埋下隐患,四年时间,一层层包装、推高、掩盖。
一边是监管的迟到,一边是资本的贪婪和侥幸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循环?
其根源在于,信息披露制度形同虚设,企业自查流于形式。
监管部门处罚轻飘飘,市场风险却由投资者买单。
这背后,既有高管们的逐利冲动,也有制度的漏洞。
企业在财报上做手脚,只要没人深挖,就能轻松过关。
普通投资者靠着年报做决策,其实拿到的都是“精修美图”。
一旦骗局被戳穿,损失却落在千万小股东头上。
公司高管最多罚点钱,刑事风险还要看运气。
制度与道德的博弈,永远比想象中更复杂。
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,会让整个市场受伤。
监管迟迟跟不上,市场信心就会不断流失。
每一次爆雷,都是对资本市场信用的消耗。
瑞斯康达的结局还没到。
李月杰、朱春城被刑事强制,案件还在发酵。
市场上,疑问与担忧并存。
隋田力的下落成了最大悬念。
900亿元的资金流向,牵扯出无数企业、个人、机构。
真相还在路上,故事还没完结。
对投资者来说,这是一场苦涩的教训。
对市场来说,这是一次警钟长鸣。
每个人都在等待,等待下一步的答案。
或许,几年后回头看今天,才会知道这场风暴真正的影响。
市场不会忘记,信任危机留下的疤痕。
红腾网配资-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-股票配资服务中心-配资公司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